(超級無敵鄙視這個改過的劇名,就算原來未定的劇名「大宋開國」或「李後主與趙匡胤」,都比這個好多了)
似乎很少有歷史劇是描述此段歷史的,加之一向欣賞後主的詞,
所以即便它是一部戲說劇,也讓我頗有興趣觀看,
而這部戲製作還滿精緻的,有些畫面看來也挺有意境,
尤其是把李後主的詞,做了視覺化的呈現,還挺特別也讓人滿有感覺的。
所以現在想把之前自己看戲之餘,在討論區跟人交流的幾篇留言,
整理一下,做個紀念,
嘻…嘻…,好歹也是我一字一句打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表於: 星期二 九月 06, 2005 12:37 am 文章主題:如此佳人堪配李煜?
即便我非常欣賞及喜歡後主的才情和詩詞,
可是在感情上,我卻是無法認同他如此的任性之愛,
他的恣意而愛,真的負了娥皇的情,也傷了娥皇的心,
君王本就三妻四妾五嬪六妃,古人如此只好理解,
愛情突然而至,天雷勾動地火,以現代觀點看,OK也行,
但一定要愛得這樣迫不及待?這樣傷人?這樣一刻都不能等嗎?
一定要在自己的妻子(姐姐)病重的時候,如此殘忍對待她,
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忍受自己的愛人,在自己病重時和自己的妹妹偷歡吧?!
這一處不管是在正史中,亦或戲中,我都無法替李煜找一個可被原諒的理由,
只能說他是多情,
但有時太多情也是一種絕情~~
發表於: 星期二 九月 06, 2005 12:47 am 文章主題:南唐的戲
今天的戲的確看的又心痛又生氣,
其實已經讀過歷史,也知道會是怎樣發展,
沒想到看到還是替娥皇感到難過, 所以隨便寫首詩來發洩一下 ~~~
新曲初譜愛正濃,花間醉酒情詩留。
繡帕曳引昔日情,鶼鰈情盡深宮愁。
后宮長愁人獨影,壇郎已懷琵琶情。
君王之愛難專寵,可憐深宮夢裏人。
發表於: 星期三 九月 07, 2005 11:46 pm 文章主題: 眼淚為誰流~~~
今天的劇情也讓我看著落淚,眼淚究為誰流呢~~~
一為娥皇心痛淚---最愛的人傷我最深
無意中得到的幽會詞,無情的戳破那遮掩不住的一段情,也讓娥皇終於知道後主和妹妹嘉敏暗通款曲的情愫,真相的殘酷也徹底地傷了她的心,一個是自己向來疼愛有加寵愛的妹妹,一個是十年恩愛情長的丈夫,在這一夕間一起背叛了她,此時像似萬箭齊發射入她的心。在娥皇成為國后之後,母親和聖尊后都曾事先告訴過她,要為大局設想,所以她是能理解君王之難屬一人的古代法則的,所以她也曾提過為國主納窅娘為妃之議。自己的小妹妹不是從來都是無話不談的嗎?若真是彼此有意,何苦選了一個最糟的發展方式?當這一切都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被揭開,下人揀到私會豔詞、加油添醋廣為流傳、丈夫自己有虧閃避出面,然後由旁人來勸誡娥皇接受事實,此時還要為維護丈夫的聲譽和自己妹妹的名節,娥皇能不心痛?能不深受打擊嗎?窅娘尚可選擇離開,而此刻的娥皇縱使心中有千般委曲和萬般痛楚,也只得顧全大局而忍住,我為娥皇的體貼大量、為娥皇痛楚難訴的委曲求全而心痛落淚。
二為窅娘同情淚---緣起緣滅總是情
李煜和嘉敏的一段情,刺傷最深的是娥皇,但有一個人也同樣受傷了,那便是窅娘。曾經以為給不起情的理由,只是因為有人在心中斧鑿已深,所以再也沒有任何的位置,愛他不只因為他是他,也愛他對她的那份深情與專情,因此甘心只在身旁相伴就是此生的幸福。但原來......當窅娘淡淡從口中吐出:「原來他也只是一般的男人。」窅娘是劇中真正淡然而有風骨的女子,緣起則聚緣滅亦不強留,看著窅娘飄然而去的背影,眼角也順著流下一滴淚。
三為宋后心疼淚---愛到歸時方始休
大宋王皇后出場的場次並不多,但每一次的出現都讓人為這位皇后的風度氣量、體貼大體而敬佩不已,為戰士一針一線縫戰袍、柔言為自己夫君解憂、因非禮勿言而告誡下人、因為體弱而為夫君納妃等等,可僅管夫妻情重,如親人似知己,卻始終不是愛人,到生命的盡頭都始終走不進丈夫的心,可恨不恨、可怨不怨,反而只為自己無法取代丈夫心中的遺憾而自責,真讓人為體貼的王皇后心疼,怪只怪造化弄人,娥皇偏是趙匡胤心中那最初的糖人兒。聽到王皇后死前最後那一背的要求,眼眶又因心疼而滲出淚了。
發表於: 星期四 九月 08, 2005 11:13 pm 文章主題: Re: 家敏有那麼壞嗎?
不論古今,人心是相同的,
只是古代男尊女卑,要求女子要從一而終,男子卻可三妻四妾,
只能說古代的女子必須忍耐,而身為一國之后更被期許須有容人大量,
但是心裏真的一絲其餘的感覺都沒有嗎?只是需要被迫習慣吧!
只能慶幸我不是古代女子,不然可能落得一個不能容人的妒婦之名……
娥皇是國后,她自然明白需要容納其它妃子的道理,
所以她也一再的表示,如果妹妹或國主坦白提及,她是會為國主納妃的,
可是他們偏偏選了最下策,以至最後事情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地步,
僅管如此,最後娥皇還是請求了納家敏為妃,
而她也是真心的期待一切都會雨過天晴,內心裏還是為她的妹妹著想的,
只是當她欣喜的為母親和妹妹帶來好消息之際,
才知原來竟又是另一個謊言等著她,
天下是沒有永遠拆不破的謊言的,
而當謊言被拆穿時,往往比原先的錯誤更傷人……
相愛不是錯,但更欣賞窅娘所說的,「因為情濃,所以更應知行止。」
當一份感情,建立在傷害人之上而成其果,
最後的結局真會幸福?而不會有所遺憾嗎?
發表於: 星期日 九月 11, 2005 9:16 pm 文章主題: 娥皇的情與愁
姿容豔比桃李,雙眸燦若星子,笑容甜美溫柔,嬌美柔弱中帶有幾分豪爽氣息的女子,她是讓趙匡胤一見傾心的知己紅顏,周娥皇。
酒樓裏的仗義援弱,讓二人之間結下一段難解的情緣。贖寶劍回贈英雄,不單是感恩更有理解。漫步江邊、談理想訴情衷,是朋友,是知己,而愛情也在此際悄悄萌芽,彼此約定的相會,卻僅得繡帕表情意便匆匆分離。「我一定等你……」誓言猶在耳際,可初墮情網的戀人,終究敵不過時空的阻隔。
物換星移,有時時間它可以是治癒心傷的良藥,卻也可以是撕心裂肺的斷腸毒藥,時間似水般流逝,再見已是半年光景,佳人亦已是使君有婦了。娥皇是個可愛可敬的女子,縱使心中有著千般無奈與萬般不捨,但現實環境讓她無法仿效卓文君的決然,紅彿的果敢,她所能選擇愛一個人的方式,是讓他擁有屬於他自己更寬廣的天空,亦不傷害身邊的任何人,只把一切深藏於心底,情緣既然必斷,所剩的便只有滿懷的祝福。
娥皇有貌有才,但讓人愛之甚者,還在她美貌才情之外,那份善良體貼,溫柔識大體的真性情。趙匡胤是娥皇愛情中的理想原型,但情緣既逝,從此便是封存於記憶中的一段美好回憶,一段只屬於年少輕狂的真情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春光明媚,波光瀲灩,縹色柔檠驚起一串串的水珠兒,佳人巧笑輕歌,眼波盈盈流轉,美麗的身影不只倒映在湖面,於此同時也映入了李煜的心間。音律房中,操琴彈琵琶的琴瑟合鳴,在樂音中牽繫起這對才子佳人的一世情緣。
李煜與趙匡胤是那麼截然不同二種個性的人物,一文一武,一剛強一文弱,趙匡胤雄才偉略、果敢而積極,而李煜則多情易感、浪漫而天真,而二人也各自用著不同方式愛著娥皇。李煜的浪漫天真,也真是饒富生活情趣,當與娥皇泛舟湖上,他會為眼前所見的石榴花取個「愛情花」的美麗名字;在娥皇回家省親時,耐不住與她片刻的分離,會為她寫下相思之詞而親送之;為博佳人一笑,巧心安排在花間用膳的浪漫美麗場景;他為她寫詩詞為她譜新曲,而娥皇也從開始會暗暗在心中比較自己丈夫和趙匡胤的不同,到漸漸理解自己的丈夫,感動於他真誠的情意,並真心的愛上眼前這個男人,而不是單純只屈就於命運的安排。
最初的愛戀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,因為最初,所以情意真切而無法忘懷;但當身旁那個與你朝夕相伴的人,讓你不斷地從生活中的相處,與彼此時時依偎的真實體溫中,漸次感受到他的真心和他的愛之時,那麼情感天秤二端的重量,也就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質變,而開始有了比重不同的傾斜。
正當一切都是如此平靜而美滿幸福之際,一方舊時的繡帕、一枝並蒂蓮、一件后袍,竟就輕易的打碎了李煜的心,翻弄起娥皇心底的陣陣漣漪,也為夫妻間掀起一道滔天的巨浪。究竟是該怪趙匡胤的情深所以傷人?還是李煜的愛太脆弱以致難禁考驗?亦或是娥皇的難忘舊情,該將回憶全數從心底連根拔起呢?
故事的發展難如我們的想望所預期,能有個完美的休止符,反而延伸向一個更混亂的方式發展,把原本已攪皺的一池春水變得越加泥濘。李煜在他想懦弱逃避的「最佳時刻」遇上他生命中的第二個仙女,再嚐戀愛的甜蜜中,他已忘了另一個女子的淚水,也忘了在他為她掀蓋頭時,對她所許的「一生只願與妳畫眉為樂」的誓言,他更無法預料最後的結局,竟要用每個人的淚水來收場。
趙匡胤、李煜、娥皇之間的三角情緣尚未解,又憑添了另一段三角情,連串的感情糾結、不管是善意或有意的欺騙與背叛、稚子的命危、再加之娥皇的體弱,連翻的巨浪終於擊倒了娥皇,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,娥皇的病一發而難以收拾。當以為彼此還有漫長歲月可以共渡時,會奢侈地把時間用來生氣誤會,因為未來還有時間可以和好,但當突然發現,原來彼此間所剩的歲月竟已少得可憐時,才醒覺過去的自己太過愚蠢,當李煜對上天吶喊:「天啊!!我該如何將娥皇留下來?」再多的悔不當初卻又如何能再留住身邊人呢?遺憾最無奈是天所命定,但最令人心痛卻是自己親手所造成……(唉!讓我又想起我的蕭朱了……)
趙匡胤的深情令人感動,為娥皇,他忍受十年錐心刺骨的孤獨思念;為娥皇,他甘冒生命之險,輕車遠赴江南只為見她一面;為娥皇,他僅管不信與難捨也不忍拂逆佳人之願,答應為她而不伐唐;正如娥皇所言:「能得這樣一份深情,此生已足。」但即便李煜多愛一人,十年夫妻恩愛情深卻非假,即使娥皇與李煜的感情,此刻有著一道淺淺的裂痕,她最終選擇奔向的,仍是李煜的懷抱,物事人非事事休,人隨著不同的人生歷程而改變,19歲的純真愛情是情真是單純,但也只停留在那個時候,29歲的夫妻之情是情濃是成長,它因不斷地積累而仍在蔓延著。
娥皇如花般凋零,她在翩然而逝前,選擇了原諒妹妹,選擇帶走寬諒而非怨懟,帶走的是她在人世間所有的幸福回憶,而遺忘那些痛苦與欺騙。最後與李煜再一起合奏當年的那首訂情曲,二人間的情深意濃,都盡化於互相凝望的眼神中,所有的愁緒皆已盡拋,剩卻的只有彼此綿綿無盡的愛,讓人感動不已。而在此之後巧笑倩兮、美目盼兮的娥皇就將再不復見,蒼天有情亦都淚如雨下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婢子多幸,托質君門,竊冒華寵,已屆十年,
世間女子之榮,莫過於此。
所痛惜者,黃泉路近,來日無多,子殤身歿,無以報德。
懷抱著娥皇,李煜一步一艱難,一步一心碎,只因李煜心知,娥皇的魂魄正一絲絲的飄遠;最後再一次被擁入懷,娥皇一望一難捨,一望一心疼,只因娥皇心知,十年光陰還太短暫。最後的一吻,隨淚水傳達的深情讓人斷腸,從今而後流水落花春去也,再見除非天上人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星期五這一集,黃文豪、吳奇隆和劉濤的表現,真的是很不錯,劇裏三個主要角色都讓他們演的絲絲入扣,讓觀戲者隨劇中人物而悲喜,其中幾幕主戲更是讓人難忘,不得不為演員的演出而喝采。欣賞趙匡胤的豪氣深情,難過李煜的多情悔
恨,為娥皇的溫柔委曲卻早逝而不禁落淚。
1.趙匡胤與娥皇久別初見
令人無奈悲傷的一幕,病重的娥皇來見趙匡胤了卻多年前的一段情,相思已久的趙匡胤對娥皇傾訴滿滿的別後相思,深情的眼神和懇切的話語,只想與娥皇再續前緣,為佳人江山亦可拋,娥皇眼中盡是無奈與歉意,物是人非,趙所希冀的一切,她不能也給不起,趙匡胤的深情、失望與哀傷,演員演來層次分明,為他的深情難捨而心糾結;娥皇眼中所表達的無奈、心痛,和如珍珠般落下的淚珠,劉濤的演技也是精彩而動人,娥皇的情、娥皇的淚、娥皇的忠貞都一一的呈現了。
2.趙匡胤與李煜持劍對峙
戲劇張力十足,對白一來一往,一字一句都直刺對方心坎,所有累積多年的不滿與對同一個女子的情愛,都在持劍的電光火石中迸發,前幾集中因為李煜的所謂的「多情」表現,心中始終悶著一口氣,藉由趙匡胤的話,終於舒了胸中的這一口悶氣。不只氣氛對白好,二個演員的神情和眼神也都很到位,最後,娥皇的出現,為這場激烈的情仗畫下句點,就像是在激昂樂音之後陡轉的平和。
3.娥皇辭世
非常感人肺腑的一場戲,從娥皇在音律坊門口聽到李煜所彈當年的曲調,到坊中二人幾次的深情對望,從眼神中就讓人感受到這對有情人彼此的理解、深情與難捨,二個演員演繹的真的相當動人細膩。及後,娥皇吐血,李煜抱著娥皇返回柔儀殿,李煜臉上沉痛的表情、娥皇難捨一切的眼神,再加上背景配樂和氣氛鋪陳,讓人的心也跟著悲慟,尤其是當背景吟出娥皇的詞時。最後,當後主再一次輕輕吻上娥皇的唇,悲傷的氣氛達到最高點,死別當真是最令人心痛的事了。